作好三个申报:
●完善贵德黄河流域尼那至李家峡区间内的整体旅游通航规划修订审批;
●尼那至李家峡区间内黄河流域水能利用的规划研究、审批;
●贵德虎头崖区间的试验型景观旅游通航水能利用的初步设计方案立项审批;
注重四个结合:在积极发展旅游通航水能利用建设的同时要注重搞好保护生态环境与旅游通航、水能利用建设开发相结合、城镇建设规划与旅游通航发展相结合、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文化产业与旅游、水能利用产业相结合。
加快五个旅游通航景区的建设步伐:要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旅游通航项目的力度,加快5个旅游景区建设步伐,即:七彩峰林地质公园景区;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观光区;古城及民俗文化旅游区;高尔夫、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区;水能利用工业旅游区。通过加快贵德旅游通航景区建设步伐和加快水能利用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加大扶持政策力度、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打造旅游拳头产品,全面提升旅游业总体规模和整体品位,把旅游业、水能利用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争取实现六个新突破:旅游通航与水能利用发展上要争取思想认识上有新的突破、扶持发展政策上有新的突破、招商引资工作上有新的突破、旅游资源与旅游商品开发上有新的突破、挖掘文化内涵工作上有新的突破、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上有新的突破。
在效益模式方面:根据对全省、贵德县的旅游统计分析,按照每年25%的递增速度发展,再以旅游通航水能利用为龙头的发展战略前景,旅游通航水能利用资源、特色产业高原养生休闲度假区、增加湿地效应、节能减排效应,两岸多种产业同步发展,增加就业、增加GDP全面增长、增加税收,提高财政收入。预计五年左右贵德因旅游通航水能利用而建成高原养生休闲度假区,拉动两岸多种产业的发展,仅旅游的销售收入可达到几十个亿,即达到清洁能源、再生能源的最有经济效益的利用,保护和强化了湿地功能,改善了两岸农牧林业的用水条件和形成高原生态渔业养殖基地,又大力发展了节能减排“无烟工业”的旅游产业,实现旅游通航水能利用资源源于贵德,高于贵德。预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评价:依据省政府2007年公布的旅游总人次是1030万比上年增长28%,以此为发展的基数预测,按照每年20%的递增,五年后预计旅游总人次可达到2600万左右。贵德旅游通航水能利用的发展,可持续的带动两岸多种产业的发展,建成高原养生休闲度假的战略目标,预计全省的2600万人次有40%可以到贵德旅游,可预计贵德五年可达到旅游1000万人次,平均在贵德休养两天,人均天消费200元,计算1000万/人次*2天*200元/人均=40个亿。
旅游通航水能利用发展目标总体战略:建议各级政府按照既定的旅游发展战略结合省委、省政府领导提出的新思路,给予对旅游通航水能利用的大力支持,为外来企业的投资提供最优的投资环境,实现双赢,加速多种产业的经济发展,全面提升贵德县的黄河旅通航水能利用的品牌,实现省领导提出的“高原养生休闲度假区”的战略发展目标。
发展建议: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重要指导,根据省政府对海南州贵德县旅游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定位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的奋斗目标,按照建设西北地区一流旅游目的地的要求,结合贵德县旅游资源的实际,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使贵德县得天独厚的水能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旅游生产力和旅游综合效益。同时协调不同行业、机构、团体的利益,实现和谐旅游通航和水能利用建设同步发展。
发展思路:综合贵德县旅游资源特色、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及旅游发展趋势,贵德旅游必须走“旅游通航水能利用”为前提,“高原养生休闲”为主体,“观光和度假”为两翼的旅游发展模式,抓住“前提”,突出“主题”,推动“两翼”,努力将贵德县打造成具备商务会议功能的高原养生休闲度假区。同时,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2008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主题音乐会”在素有“天下黄河贵德清”美誉的青海省贵德县黄河岸边举办,在旅游产品中要突出本土文化,特别要体现贵德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色。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